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在溪洛渡左岸—浙江金華±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動員大會上說:“與已建成的特高壓直流工程相比,該工程在輸送容量、技術水平等方面再次刷新世界紀錄。”這是近年來我國電網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一個縮影。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正是在這樣的信念指引下,我國電網技術飛速發展,在電網規模化建設,特高壓、智能電網等新技術發展和促進新能源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成就舉世矚目。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我國電網持續、健康發展的靈魂所在。形成科技創新引領發展的思路
在2012年2月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成套設計自主化技術開發與工程實踐”項目獲得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而此前,已有“750千伏交流輸變電關鍵技術研究、設備研制及工程應用”“輸電系統中靈活交流輸電(可控串補)關鍵技術和推廣應用”“電力系統全數字實時仿真關鍵技術研究、裝置研制和應用”“三峽輸電系統工程”等多個電網技術項目在近幾年的評比中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的殊榮。
這是對電網技術發展的肯定,更體現了多年來我國電網建設為服務電力工業發展、服務國家經濟社會建設所作出的貢獻。
受過去電力系統“重發輕送”的傳統思路影響,與快速發展的電源側相比,我國電網建設一度顯得滯后。
從1987年至1994年,我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億千瓦用了7年時間;從1994至2004年,新增發電裝機容量2億千瓦僅用了10年時間,全國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4.4億千瓦。而截至2011年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已超過10億千瓦。在如此快的發展速度下,我國電網面臨持續增加輸送能力,將大規模電力從發電廠安全可靠地輸送到終端用戶的艱巨任務。
如何保障電力供應,更好地促進電力工業發展進步?電網企業在千方百計增加投入、加快建設進度的同時,將注意力集中在了科技創新上。
2003年,國家電網公司發布了2003~2010年間的科技發展規劃,明確指出,科學技術是現代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動力量,科技進步是企業經濟發展和經濟效益提高的決定性因素。2008年,國家電網進一步提出“一流四大”科技發展戰略,即建設一流人才隊伍、實施大科研、創造大成果、培育大產業、實現大推廣。在此戰略引領下,國家電網公司科技工作進入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時期。建立世界一流的科技創新體系
2008年7月,國家電網公司被科技部、國資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命名為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資料顯示,“十一五”期間,國家電網公司研究開發費累計投入250.1億元,年均增長18.3%;承擔國家級課題27項,獲得國家科技資金支持4.35億元;申請專利9779項,累計擁有有效專利6528項;國家和行業標準制修訂成果顯著,標準國際化工作實現重大突破。
據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部負責人介紹,國家電網對科研資源進行了整合,逐步形成以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國網能源研究院為骨干,省級科研機構為支撐,系統外部科研力量為協同的高效科研創新體系,并建成了世界一流的電網綜合試驗研究平臺。
有了一流的科技創新體系,才會有一流的科技創新能力。在電網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下,我國電網技術發展一日千里。
取得世界領先的電網科技成果
科技創新,為電網建設打開了一扇快速、高效發展的大門。
2009年初,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投運,使我國的電力輸送等級從750千伏躍升到1000千伏。我國也因此攀上了世界輸電技術領域的巔峰。這一步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術升級,而是對電磁、電暈、過電壓及變電設備、絕緣等進行了全新設計。
據了解,自特高壓項目啟動以來,國家電網公司全面系統地開展了321項特高壓關鍵技術研究,在電壓標準、電磁環境、過電壓及絕緣配合、無功電壓控制、防雷技術、特高壓施工技術、大電網運行控制,以及高海拔、重冰區、重污穢、變電站和線路設計等方面取得全面突破。
2012年8月初,多家中央主流媒體記者前往位于河北省張北縣的國家風光儲輸項目采風,他們將這里譽為國家電網公司科技創新的又一張靚麗“名片”。
國網新源風光儲輸示范電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銀明介紹說,這個集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儲能和智能輸電“四位一體”的新能源綜合利用工程,已經吸引了世界范圍關注的目光。而這個工程,只是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網建設大布局中的一個試點。
電線電纜隨機推薦:
DJYPVP 3*2*1.5雙屏蔽計算機電纜 屏蔽電纜線正確接法 YHF電焊機電纜 YJV-3*95+2*50mm2交聯電力電纜 鋼芯鋁絞線電纜 氟塑料絕緣硅橡膠護套計算機電纜 YJV-4*95+1*50mm2交聯電力電纜 硅橡膠絕緣電力電纜 YWDZ-BY,JWDZ-BYJY無鹵低煙阻燃電纜 阻燃電纜線 鋼絲鎧裝電纜的懸掛與連接要求 行車起重機扁電纜 F46氟塑料耐高溫防腐計算機電纜 電梯專用扁電纜 低煙無鹵耐火電力電纜 耐高溫電線電纜的用途 。